
Goods Way 穀之味
良 食 供 應 所
綠竹筍
台灣綠竹筍產期從3月至10月,以5月至7月為盛產期。南部的「正筍期」或「大筍期」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,北部則是6月中旬至7月中旬,南部的「秋仔筍期」是7月中旬,北部是8月下旬,即各有兩個生產高峰期。
採筍以清晨最好,判斷出筍位置,以土面稍有龜裂,筍尖略有水氣潤濕土面,即可挖掘筍。切筍的位置在竹筍最肥大處的上方1~2公分處切斷為宜,避免切太低而傷害基部的筍芽,影響出筍量。
若採筍太遲,筍尖凸出於地面,見光後則形成綠色,稱為「出青」,出青的竹筍帶有苦味,麻竹、綠竹及烏殼(腳)綠竹均有此現象,此種苦味物質對熱不穩定,以水煮後,可分解,對人體健康無礙。
麻竹筍
麻竹(牡竹屬,學名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,熱帶木本竹類)
1. 別名:甜竹、大葉烏竹、大頭竹。
2. 原產地:中國華南地區。
3. 特性:筍產量高,是食用竹筍中個體最大者,單筍重約1~3公斤,筍形圓錐狀,筍殼無毛,略帶淡黃色,味較綠竹筍差,肉質粗纖維稍多,鮮食需在筍尖破土當天需立即採收,而加工者則約於出土後1公尺;本島主要供加工筍製品,如熟筍、筍乾、筍絲、筍片、脆筍、桶筍及醬筍等,尤其是筍乾的發酵味吸引日本人,在日治時期便開始被日本拉麵所用,曾在1970年代前後,造就臺灣筍外銷之鼎盛時期。麻竹葉大且具竹香氣,是南部常用之粽葉,亦為早期公賣局竹葉青之釀造原料。
4. 分布與產地:是臺灣分布最廣的竹種(約有9萬公頃),多栽培於海拔1,000公尺以下,主產於雲林、嘉義、南投縣及臺南市沿山地區(四縣市占全臺麻竹面積94%),以雲林古坑鄉最多,嘉義番路與大埔鄉、南投中寮鄉、臺南市南化與新化區等地居次;其餘尚有高雄市六龜與甲仙區,臺中市大坑山區一帶。
5. 產期:端午節過後即進入產季,約6-10月,盛產期7-9月。
Copyright © 2019 - Proudly built with Strikingly